香 港 意 拳 學 會

HONG KONG YI QUAN SOCIETY LIMITED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13號     Hong Kong G.P.O. Box No. 12013

意拳學會
Introduction HK Yiquan Society
拳源流
History of Yiquan
意拳書刊, DVDs
Books, DVDs
文章選讀
Articles
圖片精集
Photo gallery
拳前輩
Masters
意拳巨匠拳照 Yi Quan Masters


Han 韓星橋/垣


Yao 姚宗勛


Li JiangYu  李見宇


BoJiacong 薄家驄


Han's 8 stands  韓星垣平樁八式


Leung Tsz Pang  梁子鵬

梁子鵬先生 Master Leung Tsz Pang

(1900-1974)
意拳南傳香港第一人


  王薌齋--尤彭熙--梁子鵬----孫秩劉堆容禮泉李佩弦鄧香海方伯誠、盧秀東、陳乙燊、魏華、林植生、鄭錦培

            |---馬成鑫
              |---歐陽敏

意拳的無招無拳套概念,與及搏鬥時的叫聲,一直影響著李小龍截拳道的思維,且看:
  李小龍和他的十位武術老師  梁子鵬

Leung Tsz Pang  梁子鵬

梁子鵬先生簡介

尤氏空勁》

 梁子鵬先生先學於鷹爪陳子正,後學於尤彭熙先生,尤生先後隨六合門米劍華先生及無極門崔振東先生遊。後服於王薌齋先生的不用力之妙,拜師門下。並迎師於家,事之若父,專攻意拳。王薌齋先生門下,唯尤先生能發空勁,不觸人體而能將人放出丈外。
 李英昂先生曾請教尤先生於上海,指點空勁練法。原來亦以站樁練氣為本。
 (參考:<意拳正軌>王薌齋 --
李英昂著)

尤彭熙的空勁


                                             摘錄   <意拳詮釋>楊紹庚所著一書中見有"空勁"一節:
空勁
空勁在中國拳術中以前只是傳說,但是在1947年秋都真實的出現了.是我師兄尤彭熙在與練太極拳的樂幻智(林注:此書中也稱)在一次切磋交流時偶然出現,他倆就鍥而不捨的深入探索,逐漸成熟完善.樂幻智在五十年代初去世,由其弟子董世祚(林注:已去世)傳之於世,較爲廣泛.
尤彭熙于1926年曾獲德國醫學博士,是醫學界名醫.因其社會地位所限,除病人外與其他社會人士接觸不多,得其傳授的人不多.
不接觸而能施控於人,在力學上是說不通的,難以使人相信.1953年他從上海到北京看望老師,師兄弟子之間有人提出請他施展空勁,他在幾個人身上試用都無效,大家遂不相信.
1963年我出差上海,停留時間一個月,有充裕時間與他接觸,就到他家中看望並向其請教.開始是在約定的一個星期天上午,有他的弟子曾鴻硯在場.曾是畢業於上海交大並且工作多年的電器高級工程師,在校時曾是五項全能的運動健將,隨彭熙兄習拳已有相當基礎.爲識別我的拳藝,尤兄讓我先與曾鴻硯推手.接手後曾確實有一定的功底,但鬆緊虛實變化欠缺,我連續緊逼就將他擲放於沙發上.彭熙兄見我這個初次見面的師弟技藝確是薌齋師所傳,就施展其"空勁"技藝讓我開眼.先是以兩手對著離他一公尺遠的曾鴻硯上下拍動,曾則隨之像皮球被拍動似的原地上下跳動.繼之尤兄以掌對曾淩空揮動,曾則不由自主地向後跳動,連續揮之,曾則連續後退於七.八公尺外.接著尤兄以掌相吸,曾則向前回跳,至相距約一公尺,彭熙兄掌心向下一拍,曾鴻硯隨之一跳,終止這表演.以後凡是星期日他的多數弟子都來學習,來學的有醫師,有工程師.教師.空勁的表演也是日漸新奇:當兩人推手時,他在兩人不注意時,兩手有如淩空置於兩推手者之間,向外一發力,兩推手者都向後跌倒;他在前面走動,讓弟子從後來襲擊他,當來人到他身後約半公尺時,他仍向前走動只是向後稍一坐胯,背向後面發力,來襲擊者就被摧倒.有一次他和我同坐沙發上,我讓他在曾鴻硯來打他時將曾定住.他即讓曾來出直拳打他,當曾的拳鋒將觸及他腹部時,只見他腹部往下一沈,曾即被定住,雖用力掙扎,前進後退不得.我在旁想驗證一下曾是否有作"托'之嫌,遂用右手握住曾出拳的手腕,用內力往前拽動,沒有反映,又用力向其後面推動,也沒反映,感到他的手似乎被焊住了,巳不屬於他自巳.前後時間約兩分鐘,我請尤兄松掉他,只見尤兄小腹向前略爲發力,曾即向後跌撞出去.總之當彭熙師兄向他的弟子們施功時,他們都一個個身不由已,任其擺佈,東倒西歪,或旋轉,或倒地.或跳動.或滾翻.在他的弟子間,功力強的也照樣擺佈功力弱的.
     一日,我請尤兄在我身上施其"空勁",讓我體驗一下是什么感受.他拉我的手抖了抖,我毫不著力的放鬆任其抖動,他說我不接受他的空勁.後來我和他推手.搶步,都是拳術力學常規,沒感到過不同的拳勁.倒是有一次我帶他的一個弟子推手時,無意中突然感到有一股有如電流的力,通過接觸點侵入臂內,循臂而上,我當即發力將其擲放出去,不受其力侵犯.之後胸腹部稍有不適感,半小時後消失.我疑此力是尤兄借用他的弟子向我施爲.
     我向尤兄詢問他的"空勁"是怎樣出現的?他說他曾向某個西藏活佛(時久我不記其名)學習西藏黃教密宗,巳達上乘,與意拳樁功結合,無意中出現,於是深入探索,遂有現今的功力.
.......
對"空勁"怎樣認識,以上只是我親身經歷和眼見的事實.......留作後人參考探索.

 

李小龍和他的十位武術老師

         眾所周知,李小龍的武術老師是香港一代詠春拳宗師葉問和精武元老、節拳名家邵漢生。然而,李小龍青少年時代曾受教或曾受益的其他武術老師的名字,恐怕就鮮為人知了。
  李小龍曾向父親李海泉學習過太極拳,向一位譚姓師父學習過洪拳,向一位不知名長者學習過蔡李佛拳,並向日本武術家大兵衛學習過柔道。他還曾向梁子鵬師父學習過內家拳,向自己中學時的體育教師學習過西洋拳。此外,他還看書自修過羅漢心意拳,並努力學習過中國北派拳法。李小龍旅居美期間,又向亦師、亦友、亦徒的美籍菲律賓武術家伊魯山度學習了雙節棍與菲賓律短棍,還向韓裔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學習過跆拳道踢法。終其一生,李小龍幾乎涉獵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武術流派,並深入鑽研,融彙貫通,因此,他所創造出的截拳道才會如此出類拔萃。
  每當提到李小龍的武術老師。人們首先都會想到詠春拳的一代宗師葉問。的確,李小跟葉問師父學習的時間最久,師徒倆還合拍有不少照片傳世,再加之東西方新聞媒體的廣泛宣傳,師徒二人的名字便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
  但是李小龍的武術老師並不止葉問一位,本文將全面介紹李小龍的眾位武術老師以及這位功夫巨星的訓練史。

一、 隨父親練太極
  李小龍少時,常見父親在花園練習一種柔緩的拳法――太極拳。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曾是吳氏太極拳名師梁子鵬的弟子。小龍小的時候,極愛聽武俠故事,李海泉先生曾讀了不少有關太極拳的書刊、雜誌和小說,每當有空時,他便將這些故事講給兒子聽。年幼的小龍深受父親的並開始十分熱愛太極拳,認為這門神奇的拳法是仙人所授、將軍所傳(將軍即陳氏太極拳始祖陳王廷――譯注)。在中國,過去流行的武俠小說常常誇張地描寫太極拳創始人的神奇武功。書中說,太極拳能以預選克剛,以慢打快,老人習之可打敗年輕力壯的對手;太極的哲理可適用於宇宙萬物:天地、陰陽、五行、八卦等;習練太極可使有病者祛病延年,可助無病央強體健。李小龍對書中的說法篤信不移,小小年紀便也熱衷起太極拳來。
  一天, 在去上學的路上,小龍不經意踩了一名粗壯的學生的腳。於是,他們來到附近一個空場上單挑。儘管已斷斷續續學了7年太極,但李小龍此上僅13歲,仍是個孩子,腦海中滿是有關太極拳神奇的武俠傳說。小龍來到空場中央,擺好太極拳的架勢,腳下緩緩移動步法,他的同學們在一旁為他助威。他的對手――那個胖小子被小龍這股高深莫測的氣勢鎮住了,他想逃走,但他的那班同學也在他身後為他鼓勁兒,催促他快點

二、
隨葉問學習詠春

  胖小子此刻仍想快點逃走,但他的同學們將他向李小龍推去。小龍差點就一拳打到對手,但卻被身沉力大的胖小子一個猛推絆倒在地。見對手被推倒,胖小子來勁兒了,他撲過去騎在小龍身上,拳頭雨點兒般打落下來。小龍慌了手腳,毫無招架之功。見此情景,小龍的那班同學全都嚇跑了。
  這次打架事件之後,小龍開始對從前所學產生了懷疑。不久後,在好友張卓慶的介紹下,他正式拜在葉問宗師門下開始系統學習詠春拳。他發現,詠春拳理是那樣新穎,與自己從前所學截然不同。儘管小龍仍不願放棄自己從父親那裏所學到的太極拳理,但他愈來愈喜愛詠春了,並成為葉問師父的堅定追隨者。
  光陰荏苒,小龍漸漸長大了。他對武術的熱情有增無減。他很快掌握了詠春拳的基礎功夫。由於李聰穎好學,葉問師父十分喜愛他,傳給他很多詠春門戶的秘密。在師父的言傳身教下,李小龍成為一位詠春拳能手。
  葉問門下的許多弟子都在警務部門任職。張卓慶的父親就曾是一名警督。出於年輕不安分的天性,小龍常與把克張卓慶偷偷溜出去尋別的門派武館的學生比武,以印證所學。一次,小龍觀看張卓慶與一位拳手比武,張卓慶的拳又快又密又重,對手被打得慘敗。
  這次比武令小龍得出結論,要戰勝對手,就要力爭出拳短而快。此後,由於小龍在比武中屢次戰勝對手,令他信心大增。與此同時,他的驕傲情緒也開始潛滋暗長。

三、 向譚師父學洪拳
  一天, 小龍遇到一位以前的老同學。大家又聊起目前學拳的情況。那位同學說,他正在學洪拳。然後,他笑道:小龍,大丈夫要學就得學男人拳,你怎麼去學女人拳呢?(注:詠春拳相傳為伍枚師太所創,並由一位名叫嚴詠春的姑娘將其傳於後世。事實上,李小龍是知道這一點的。詠春拳流傳於廣東佛山一帶,只有不到兩百年歷史。後由葉問傳至香港)。小龍用詠春拳打敗了不少對手,他很為此自豪,因此,他解決道:儘管詠春拳是由女人所創、所傳,並且歷史也不很長,但它在實戰中非常有效。那同學又一次不以為然地了。血氣方剛的小龍有些掛不住火了。儘管那同學說的基本是事實,小龍還是決定讓事實說話,給那同學來點下馬威。於是倆人交起手來。打了半天卻難分勝負,雙方都停住了手。
  那同學告訴小龍,他的師父的武功造詣已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小龍於是決定拜見那位師父。在老同學的引薦下,小龍了這位功高德深的武術家――譚師父。
  小龍初生牛犢不怕虎,竟然提出要與譚師父交交手。此時的師父已近過五十,但身強體健,一如青年人,顯示出不凡的魄力。一交手,小龍不得不承認譚師父武術深厚,自己無法勝出。小龍開始虛心求教,向師父學習了洪拳技擊的要法。日後,當小龍在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主演<<青蜂俠>>電視片集時,他從譚師父這裏所學的虎抓鶴形都派上了用場。由於譚師父生性廉遜,主張出世,又不是職業武師,故李小龍尊重他的意見,沒有向外界公開他的姓名。
  洪拳是廣東珠江流域五大南拳之一五大南拳即指五家拳法――譯者注),相傳為南少林鐵頭名僧至善視禪師高足洪熙官所創。後世其他多流派的拳法均源自洪拳。洪拳在廣東流傳已有300年歷史。

四、
練習蔡李佛拳

  學習了洪拳後,再加上原已精熟的詠春拳,小龍如虎添翼,武功大進。他又開始尋找新的對手印證所學。由於此 他的朋友已沒有一人能打得過他,他不得不耐心尋找新的比武機會。
  一天, 小龍去黃大仙(香港地名)拜訪一位朋友。路上,看見一名老者正在一聲草坪上教三個年輕人練拳。三個青年時而出拳,時而跑動。李小龍站在一旁駐足觀看,不久,他說道:他的馬步不夠緊湊,手腕也不粗壯。就這麼跑來跑去地打兩下,浪費多少勁兒啊,怎麼在實戰中派上用場呢?
  那位老者聽到小龍這番評論非常生氣。反問道:嘿,小夥子,你認為馬步夠緊、手腕夠粗、速度夠愉就能打贏嗎?那麼你過來試看。小龍是從來不知道為何物的,他大步走向那老者。那位自稱姓陳的老者叫小龍進招,小龍說:不!我已準備好。請你先進招罷。老者未等小龍說完便閃電般出手,小龍立刻就挨了一下。小龍試圖封住老者的手,他的前額又中了一招,並開始流血。小龍想額頭的血擦掉,怎奈那老者一次又一次出擊,小龍終於被打倒在地。 \
  但是小龍仍不想認輸。他站起來又打,但再次被擊倒。如是數次,他不得不認輸。於是,他便又開始跟這位陳姓老者學習蔡李佛拳。陳師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曾是廣東和佛山地區的技擊名手。現在退隱在香港,閑來弄孫自娛。那三名跟他學拳的青年都是他的兒子。
  由於小龍是個與眾不同的人,他只學各派功夫中最有用的東西,因此陳師父將蔡李佛拳中的精華部分抽出來單獨傳授給他。小龍很快便掌握了這些要領。在李小1964年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基本中國拳法>>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對蔡李佛拳的犀利擊法――插拖捶的介紹。蔡李佛技術在小龍武術成長歷程中的印亦可見一斑。
  蔡李佛拳也源自廣東珠江流域,是由
三家混合而成的複合拳法。儘管其歷史僅有100多年,然以習者甚眾,技擊名手輩出而馳名於世。今天,蔡李佛在江港澳以及海外廣大地區都擁有大量練習者。

五、隨大兵衛練習柔道
由於李小龍過分熱衷於拳法,他在學校讀書的成績一直不理想。鑒於此,父親要他在電影的拍攝與製作方面多留心。而拍戲和打鬥正是小龍生平最熱愛的兩件事。
當他開始逐步步入電影的世界中時,小龍又學習了一項當時已非常流行的大眾運動——柔道。由嘉納治五朗(Kano Jigoro)所創立的現代柔道運動,在日本,已成為一項軍事體育訓練項目。柔道在本世紀初的日俄戰爭中已為日本軍隊贏得了榮譽,同時,現代日本政壇的高官們對柔道也推崇備至。日本在二何在實戰中運用這些技戰後將運動及其哲學思想向全世界加以推廣,隨著著名柔道電影《姿三四郎》的公映,柔道運動很快風靡全球,至今方興未
艾。
看過電影《姿三四郎》後,李小龍和他的朋友們開始對擒摔技術大感興趣,同時,電影中所闡述的柔道哲理亦令他十分著迷。通過朋友介紹,小龍結識了一位日本柔道專家、商人大兵衛(Taiheie)。像從前學功夫一樣,小龍希望大兵衛先生將柔道之精華要點傳授給自己。大兵衛先生是一位商人,日常公務十分繁記忙。他認為小龍的要求很合理,因此,將柔道中的鎖、投、摔等精華要領悉心傳授給小龍。聰明的小龍很快學會了如法。
六、向梁子鵬先生學習內家拳要法
當李小龍放棄在太極拳方面的學習時,遭到了父親李海泉的強烈反對。因為李海泉非常熱愛太極拳,希望兒子能夠堅持學下去。因此,他想盡辦法找太極方面的高人幫助調教兒子,但結果都歸於失敗。後來有一次,他在公園裏遇到一位練太極的老者,老者向李海泉點明了太極的真義。老者說,太極拳儘管名為,但實際上掌的運用多過拳的擊打,同時,太極拳的終極目標不是攻擊,而是博大精深的理趣。但是為了刺激學習者,前人編制了一些神奇的武俠傳說。李海泉先生回到家中把這番話告訴了小龍。小龍也承認太極拳重的是武道理念,但他同時又說,別的門派的武功一樣也教你武道理念、人生哲學。
後來,有一天,李海泉帶兒子小龍去拜會自己的太極拳師父梁子鵬。當時,梁子鵬師父正在講授中國內外家拳法的不同秘密所在。小龍在他的講授中聽到了很多前所未聞的知識。
梁師父也是一位商人,而非職業武師,青年時代,他曾師從著名的鷹爪王陳子正學習過鷹爪拳、六合八法拳與形意拳。在上海,他曾見過當時絕大部分頂尖的中國功夫名家,他的見識與武學知識都極為廣博。
小龍對梁師父的所講所談興趣愈來愈濃厚,他覺得,陳子正大師的武學理論比日本柔道更為深厚博大。他開始有了想隨梁師父學習的想法。李海泉也迫切希望梁師父能收下兒子。但梁師父堅持要小龍盡棄從前所學,但小龍並不願意這樣做。
為了既答應李海泉先生的請求,又不過分勉強小龍,梁師父允許小龍作為旁聽者,聽他講授內、外家拳理與哲學。小龍由此又增加了不少知識。我們從日後他的名著《截拳道之道》中所闡述的中國武術內、外家拳理與哲學都可以看出這段時間聽課的影響。
七、學習西洋拳擊
講到這裏,還必須補充一點。當李小龍離開他所就讀的第二所中學之前,他還曾在自己的體育老師的悉心指點下練習過西洋拳(譯者注:譯者記得這位體育教師應是小龍的體育課主任教愛德華修士)。拳擊運動在西方一直受到廣大公眾的熱烈推崇。其技術與訓練體系均非常科學。為了系統地學好西洋拳,小龍還加入了學校的拳擊隊,並在校際拳賽上為母校贏得了好成績。
為了提高自己的拳擊水平,小龍還將父親給的零用錢積攢起來,攢夠錢便跑去街上買上本世紀不敗拳王褐色轟炸機路易士的拳賽紀錄片,回家反復放映、研究。我們在日後小龍的影片中,能看到西洋拳的技法。在他的名著《截拳道之道》中亦可讀到關於西洋拳擊技術的闡述。
八、秘密練習羅漢心意拳
由於在電影圈工作,小龍與圈內很多人混得稔熟。50
年代初,香港電影圈的工作者們為了拍攝一部影片,曾來到中國內地河南省嵩山少林寺。當時這座千年古寺仍有部分僧人生活在其中。這些僧人中有一位會少林羅漢心意拳。香港的電影工作者要求他表演一遍,並拍成了紀錄影片。後來小龍通過電影圈內一位朋友的幫助,得到了這套紀錄片的一部拷貝。這套紀錄片全面地介紹了少林功夫,小龍十分珍視它。平時他連自己的好友都不讓觀看,而自己則秘密地研究觀摩,又學習了不少東西。

九、向邵漢生學節拳
邵漢生師父也是電影圈的一位武打影裏。青年時代,他曾學習過洪拳與蔡李佛拳,後來,又加入了精武體育會,習羅漢拳與螳螂拳,並在精武體育會授拳課徒。當來到香港後,他在九龍成立了漢生康樂中心
1959
年初,當小龍即將離港赴美前夕,他拜訪了邵世伯,對他說:您是功夫大師,我是恰恰舞冠軍(注:李小龍曾獲1958年度全香港恰恰舞大賽冠軍),我們以舞易武:我教您跳恰恰,您教我功夫,好嗎?”邵世伯同意了。
於是 ,小龍在邵師父的悉心指導下又學了不少實用拳法,同時,還學會了一套叫做節拳的拳法。節拳是中國北派拳法的基礎拳法之一,由精武體育會推廣。這種拳法迅捷犀利,力自關節發,習者中名手輩出。小龍與邵師父對習武目的的看法不同。邵師父認為一個人習武應重武德、重修養,而不應輕易將功無用於打鬥;而小龍則認為如果一個習武者不將功夫用於實戰,那麼還不如不學。
小龍認為,如果一個人鍛煉僅僅是為了健身,那麼他也可以去學體操;如果一個人鍛煉僅僅是為了娛樂,那麼他可以去學跳舞。因此,小龍將恰恰舞教給邵世伯。儘管如此,小龍在他日後創立的截拳道技術體系中還是為邵師父的節拳保留了一席之地。
十、在美國刻苦練習基礎功夫
在香港時,李小龍主要所學的都是中國南派拳法。南拳主,在技巧方面還不夠重視。來到美國後,他又與西洋拳擊、空手道、柔道、跆拳道方面的頂尖專家一道訓練,但在技巧方面仍感到未得精髓。於是,他回頭反思從前所學,努力找出自己的弱點,發現中國北派拳法中有關技巧的功夫正是自己所要尋找的東西。
60
年代初期,中國大陸出版了大量有關武術方面(尤其是北派武術)的優秀著作,這些著作章法明晰、科學系統。對於有深厚武術根底的人士來說,是完全可以照書自學的。小龍日常最喜歡搜集武術方面的書籍,當他找出自己的弱點後,他買來了中國華拳名家蔡龍雲所著的《武術運動基礎訓練》一書,開始了嚴格的自我訓練。李小龍生前惟一出版的個人專著《基本中國拳法》一書的武術基本功訓練一章便是譯自蔡龍雲大師的這本著作。
在參閱蔡龍雲的著作刻苦訓練了基本功夫之後,小龍的腰和腿運用得更加自如了,他甚至可以像別人用手一樣隨心所欲地出腿。
十一、雙節棍專家與跆拳道腿法
在美國,李小龍還結識了大批武術界的好朋友。美籍菲律賓雙節棍和短棍名家——伊魯山度(Dan Inosanto)便是其中的一位。小龍與伊魯山度互想學習對方的技術。小龍在伊魯山度的指導下學會了雙節棍和短棍,並成為一位用棍的專家;而伊魯山度則拜小龍為師,成為繼承李小龍全部武功與哲學的截道大弟子。
另一位使小龍獲益的武術名家是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李俊九非凡的踢技對小龍豐富自己的腿法幫助很大。跆拳道運動創始人是韓國的崔弘熙將軍。崔將軍早年曾在日本學習柔道與空手道,回到韓國後,又將中國拳法中在山東一帶流行的踢法加以融合,創立了踢技為主的跆拳道。跆拳道在柔道與空手道之後也很快風靡東西方。
十二、截拳道融合了所有的拳法
縱觀李小龍的一生,他不僅學習了中國的南北兩大派拳法、西洋拳擊、擊劍(向其胞兄李忠琛學習)
、日本柔道、空手道,還學習了菲律賓棍術與韓國跆拳道。小龍融合了東西方所有武術流派之精華,創造了截拳道,震撼了世界。正如李小龍所說,截拳道不僅包含了所有的拳法,也包含了所有的武術。

Yang Xin Studio
Chinese Martial Arts Hong Kong

Selling martial arts vcd & books
Classes: YiQuan, BaguaZhang, XingYi, TaiJiQuan

Copyright  1999   HK Yiquan Society

Last Updated:08 marzo, 2012

Comments pls. send to  cstang@i-cable.com

鄧昌成 武藝世界
CS Tang's
Martial Arts World